固醇,脂蛋白,冠心病,水平,低密度 提問: 膽固醇對人體的作用是什么? 問題補充: 最近體檢,我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0.87;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2.45,都低于正常值。另有一項“冠心病信息指標”是0.23,正常值是0.25—0.6。請問以上的幾個數值說明什么?今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謝謝! 医师解答: 膽固醇是脂類中的固醇類中最重要的脂類化合物。人體每千克體重約含膽固醇2克。一個體重70千克的人總含量約140克。要合成維生素D3就靠它了。膽固醇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雖然不能簡單的說他們的好壞,但通俗的說在標準范圍內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越好,它對人體起好的,保護的作用。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英文縮寫為HDL-C,參考范圍:男性1.16-1.42mmol/L;女性1.29-1.55mmol/L。HDL-C降低是臨床冠心病的先兆,并能促進動脈樣硬化的發展。血清中HDL-C水平與冠心病發病率呈負相關,HDL-C或HDL-C/TC比值能更好地預測心腦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性HDL-C降低見于以下疾病:(1)腦血管粥樣硬化,冠心病。
  (2)急、慢性肝病,心肌梗死、外科手術、損傷等應激反應,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甲低,慢性貧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英文縮寫為LDL-C,參考范圍:2.7-3.1mmol/L。LDL-C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主要指標和危險因素。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是指粥樣硬化的冠狀動脈管腔狹窄,血流受阻,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它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病變最常見的類型,嚴重影響病人的健康。 有人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誤認為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這是不科學的。因為冠狀動脈雖然發生了粥樣硬化,但可能還未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臨床上已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但還沒有心肌缺血、缺氧的證據時,只能認為病人已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不能認為是患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冠心病的一級預防 “預防無冠心病者發生冠心病”,即對無冠心病而寫清總膽固醇水平升高者進行的治療稱為冠心病一級預防。其一級預防根據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進行再分類,可分為高危者一級預防、中等危險者一級預防和終身預防三類。 ● 高危者一級預防 高危的定義是:低密度脂肪蛋白 - 膽固醇水平明顯升高或中度升高(低密度脂蛋白 >4.1 毫摩 / 升),并伴有其他危險因素。目前,已有的降血膽固醇藥物可降低高危病人冠心病發生率的 1/3 。 ● 中度危險者一級預防 這一人群數量很多,且多為青年或中年男女,血低密度脂蛋白 - 膽固醇水平升高,但無其他危險因素。這一人群的一級預防主要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 膽固醇,防止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需改變飲食習慣,增加體育活動和使用他汀類降脂藥物治療。 ● 終身預防 即從兒童、青少年與年輕時就開始積極有效地預防。目的是預防危險因素的發生,包括不吸煙,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控制體重和少吃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進行有規律的體育活動。血清總膽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故需終身預防。 冠心病的二級預防 對于已患有冠心病,并且有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升高者進行的治療,即“預防已有冠心病者發生心肌梗死或再發生心肌梗死和死亡”等,稱為冠心病的二級預防。近年來,國際上通常以低密度脂蛋白 - 膽固醇水平作為判別總膽固醇高低的指標。冠心病病人理想的低密度脂蛋白 - 膽固醇水平應 <2.6 毫摩 / 升,這類病人仍需注意飲食控制和適當增加體力活動,并且每年做一次脂蛋白分析,即測定低密度脂蛋白 - 膽固醇水平。當低密度脂肪蛋白水平超過理想狀態時( >2.6 毫摩 / 升),應開始降總膽固醇的飲食療法。值得注意的是,病人不患有急性病或近期又外傷、手術以及患急性心肌梗死時,都不宜進行脂蛋白分析,因為這些狀態下的血脂不能反映其通常水平。急性心肌梗死后的 12 星期內總膽固醇水平比平常低,急性期的血脂測定僅提供了一個近似值,若升高可輔以早期治療。 冠心病病人的二級預防是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測定,應該根據相隔 1~8 星期內 2 次測定的平均值來計算。若再次測定值相差超過 0.7 毫摩 / 升,應該在 1~8 星期內做第三次測定,并使用三次測定的平均值,以此來確定今后的治療方案。近年臨床醫學研究結果證明:藥物治療高膽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應達到:① 降低心肌梗死發生率;② 減少總死亡率和冠心病死亡率;③ 減少不穩定型心絞痛病人的冠心病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發生率;④ 減少心臟手術的需求率;⑤ 降低卒中發生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llyer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